董献策(明代人)字学醇,原籍徐沟,迁居深泽。中举后,被派到海门县做官。当时修陵、挖河两大役同时进行,董献策捐俸代工,老百姓没感到打扰而事情已经办妥。
海门县土地贫瘠,水利也未兴办。董献簧根据地势特点,利用农闲时间,教百姓疏通河道灌溉土地,深得当地人称戴。后调繁宝应,应邑邻海,鹾徒仗恃大船出入于海涛间,抢劫过住客人的货物。献策下令逮捕这些歹徒,没多久,奸徒都逃得无影无踪。
董献策每有闲暇,就修饬学宫,训导学生,终日无倦色。后升任怀安府同知。分管两河漕运,又改任遵义府知府。遵义地方险阻,许多少数民族杂处其间,献策安抚凋残之众,劝诲招徕之。兼摄道篆二年,诸苗俯首听命,没有敢闹事的。后因病回乡,病愈起补曲靖府,这里地方官争位多年,献策查询一次即解除纠纷。当时有苗曾屡次扰乱,是益州土司有意纵之造成,献策担心打击他们会引起变乱,就单骑入围,用恩信安抚他们。苗夷悔罪,发誓不再犯境。到他辞宫归乡时,当地的百姓、土司相互哭泣送行的人遮满了道路,过了很久人们才散去。献策做官二十余年,历官八任, 自己奉行俭约,对于亲戚来往者,则常常以周济,从不吝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