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嘉靖年间,深泽县伍泉村(今伍仟村),有一赶车人, 名叫李大年。光棍—人,成年累月给本村财主家赶大车.
李大年十六岁这年的腊月,他为主人家送堂布(农家织的红粗布)去北京。话说这天清晨,雾气蒙蒙。李大年扬鞭驱使着三套大马车来到了京城,当他行至武门以外的大街之上时,突然发现大街正中,跪着一个戴枷披发之人,只见这人身上,被一根铁索绕一圈又分两头横拖在大街,这下儿, 可挡住了大年的去路。
初来咋到京城的李大年,见此情景,不由心里打了一个寒战,倒吸了一口凉气。心中好生纳闷:“怪不得人说京城啥事都新鲜,犯法之人跪街挡道也真少有?”此时,赶路心切的李大年顾不得细想这些,喝住车马,快步走上前去,二话没说抱起这个戴枷之人就移到路旁。他刚转身要定;却被一旁的看守给抓住。那看守喝道:“你是何人,如此大胆,竟敢移动罪犯!
大年一瞧见这个威风凛凛的看守,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,顿时吓的脸色苍白,结结巴巴地说不上话来。
正在大年左右为难的时候,只听那犯人开了腔:“此乃我儿也!” 那看守听了,急忙放开大年,转身向犯人施一礼道:“小人不知是严大人的公子来到,故有冒犯,请大人恕罪。”
说罢,对另处的看守耳语了几句,小步快跑的朝金殿之上去了。
李大年见那看守一走,心想:“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吧!”正当他扬鞭驱车时,那犯人又开了腔:“我儿休走,难得你来救我一命。等会儿待圣上为我去掉刑法,随父回家团聚。”
刚才,那犯人叫声“我儿!”大年慌忙之中没在意,这会儿他又这么喊,可把大年气坏了。大年走近犯人,正要启唇发作,只听的身后有人高喊:“圣上有旨,速将严大人刑枷去掉,宣他上殿面君!”这一喊不要紧,只见几个穿黄衣裳的蜂拥上前给那犯人松了绑,去了枷。那犯人慢慢腾腾地站起来,对眼前的一位穿黄衣裳的家人吩咐道:“先领你家这位少爷回府,等我面君请罪回来,全家设宴庆贺。”说罢在众人簇拥之下扬长上殿去了。 >
那犯人走后,穿黄衣裳的家人对正在呆呆发愣的李大年躬身气礼说道:“公子,请随我回府去吧。”这下几可把李大年闹的丈二和尚摸不着了头脑,心中暗暗思忖:“什么‘我儿’、 ‘少爷’、 ‘公子’,俺自幼死了父母,何来这么个父亲呢?真是妈的活见鬼!管他三七二 十一,我一个穷赶车的,先去看看再说。我救他一命,他还能存心害我不成。”
李大年又踌躇了片刻,对穿黄衣裳的人说了声“好吧!” 于是扬鞭策马,随着穿黄衣裳的人朝严府的方向奔去……。
不一会儿,来到犯人府上,穿黄衣裳的家人先进门去通禀。李大年就在门外候等,时辰不大,家人传信出来,先让李大年到客厅更衣喝茶。少时严大人前来迎接。这时候,早有一个家丁接了大年的车马,另一个家人带他到客厅更了衣,一切完毕,只听家人禀报:“严大人到!”
客厅之上,宾主坐定。李大年才弄清了真相:原来这位犯人是当朝太师严嵩。因严居官触犯了王法,有人上谏。皇帝本爱太师严嵩,万般无奈只好将严定罪。将严绑在午门外的大街之上,如在三天以内有人救,便赦他无罪,若无人救,便斩于此地。今已满三天,忽大年救他,才将死罪已免,严为搭谢大年救命之恩,便将大年收为义子,并设宴款待大年。
严家款待大年的盛情暂且先不提。再说李大年把堂布送到店上,取了银子来告别严嵩。严嵩挽留大年在府上住了三日,临别时,赐大年白银伍仟两,并奏明圣上,封他为深泽一带的堂布税官。
李大年告辞严太师,从京城回到家乡后,长工不当了。专门收深泽一带的堂布税。从此,他把严太师赏赐给的伍仟两白银,买地制家产,娶妻育儿女。兴修了楼阁亭院长廊与花园,一跃成了这一带闻名的大财主。后来,人们借严太师赐银之事,将村名伍泉改为“伍仟”。